全国统一客服☎:4006-5888-20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安吉馆的策展实践---差异

作者:许 捷(浙江大学,博士)
 
【摘要】今天的自然博物馆展览在内容和展示形式上都面临着同质化的危机,观众到每一个自然博物馆看到的都是类似的展览。为了避免千馆一面的情况发生,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在6个基本陈列的展览策划实践中,对博物馆定位、展厅主题、展览内容都进行了差异化经营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讲述本土化故事、从阐释的需求加强藏品 研究、注入人文关怀三种自然博物馆展览差异化经营的策略。 
 
【关键词】展览策划;自然博物馆;差异化
 
 
一、千馆一面
 
自然博物馆展览同质化的危机
 
在博物馆界的大收藏时代结束之后,很难有机会再诞生像大英博物馆(theBritishMuseum)这样的universal(泛地域)模式的巨无霸博物馆了。失去了通过展品来展示整个人类世界的可能性之后,人文类博物馆开始转向致力于讲述它们所在的这片土地和生活在此的人群的故事,而全世界的自然博物馆却似乎依旧在讲着一样的地球生命故事。
 
甚至可以观察到一种现象,越是地县级的自然博物馆,能够掌握的各方面资源越少,越倾向于用相似的手段展示相似的内容。产业化生产的自然博物馆展览内容只需要稍加调整就可以用于各地的自然博物馆。我国台湾学者张誉腾曾就这种自然博物馆展览同质化的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去过旧金山探索宫的同仁一定可以看出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科学中心处处有它的影子,去过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同仁也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生命科学厅里浓烈的英国气息。本馆的这两个展厅,信美兮但并非本土的产物,把它们搬到旧金山或伦敦恐怕没有人会知道这是台湾的展示厅。”
 
自然博物馆展览的内容不像人文类博物馆那样有明确的地理边界,而其所担负的科普任务,让自然博物馆在内容的选择上倾向于大而全地讲述普适性内容。在林奈的生物分类体系和达尔文的演化论影响下,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也相应地形成了两种范式:一种是按照门类的标本陈列,这在今天的自然博物馆单体展览中已经很少采用了,但仍是在展厅主题的设定和底层的信息团块上时常使用的分类手段;另一种则是“宇宙起源—地球诞生—生命演化”的时间顺序模式,这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自然类博物馆展览采用最多的内容展示范式。
 
除了内容的同质化,全球化浪潮中那些大型自然博物馆有机会让国际化的设计团队接入展览的形式设计中。由于内容的同质化,国际团队对于展览的内容并没有理解上的困难。这种原本旨在引入国际化设计的尝试进一步消解了自然博物馆的地理边界,但在引入了国际最新的展览形式设计的同时,也往往容易被本土设计团队大量模仿。
 
内容的同质化和设计形式的同质化让自然博物馆面临着千馆一面的困境。在开始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以下简称安吉馆)的展览策划工作时,策展团队首先思考的就是安吉馆如何破除千馆一面的困境,尤其是在已经有了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以下简称杭州馆)的前提下,差异化经营成了本次展览策划的关键策略。
 
二、跨行政区域的休闲学习中心
 
定位的差异化
 
不同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杭州馆和安吉馆在定位上就需要差异化经营。杭州馆自2009年开馆,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典型的行政区域范围内自然科学的科普学习中心,其使命主要是服务于行政区域内的观众。行政区域的划分某种程度上限定了这些自然博物馆的辐射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自然博物馆的同质化成为一种默许的状况。
 
因为每个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博物馆都只需要服务区域内的观众,自然博物馆通常不会预设自己行政区范围内的观众是不是已经熟知了普适性的自然科学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行政区域的中心自然博物馆如果不展示关于地球生命和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是无法完成其科普使命的。这也是杭州馆选择了“地球生命故事”“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绿色浙江”三个主题作为常设陈列的原因。前两个主题是在世界范围都具有普适性的自然博物馆展览主题,第三个则主要服务于行政区域内的观众。
 
 
作为行政区域范围内自然科学的科普学习中心的自然博物馆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选址的交通便利性。通常这一类自然博物馆都坐落在所在城市较为核心的区域,有快速公交或轨道交通易于到达。杭州馆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湖文化广场,不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开车前往都很方便,甚至有不少观众可以选择步行前往,其旅游集散容量也完全能满足大容量的学生团体参观。
 
反观安吉馆,距离杭州市区近100公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熟的公共交通配套。这决定了前往安吉馆的观众和杭州馆的观众相比,驱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说杭州馆是学习导向的,那么从安吉馆的区位条件出发,需要将其定位为生态休闲导向。安吉县本地拥有安吉竹博园、中南百草园、竹乡国家森林公园、HELLOKITTY主题公园等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包含长三角地区在内的诸多旅游客源,使安吉县成为长三角的首选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安吉馆也将与安吉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互为补充。
 
以游客为主要观众群体的客群特点要求安吉馆应以休闲为导向,相对弱化自然博物馆展览科普的功能。可以预见的是,在安吉馆开馆后,很大一部分观众群体将会是带着孩子驱车前来的家长。这种一拖二(一个孩子两个家长)甚至一拖四的亲子观众结构,也决定了安吉馆在定位上,虽然不能完全脱离自然博物馆的科普使命,但在博物馆内的学习行为也将转变为一种休闲型学习的形态。在娱乐中获取一定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亲子型观众前往安吉馆的驱动力。
 
 
从安吉馆的体量来说,6个常设展厅加上临特展厅和4D影院是自然博物馆中的航母了。加上安吉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安徽和江苏,安吉馆的服务范围绝不仅限于安吉县范围内,而是跨越了行政区域辐射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在付出了较大的交通时间成本来到安吉馆之后,观众会在博物院内停留更长的时间。长时间的参观如果以科普学习为导向必然导致博物馆疲劳(museumfatigue)的提前袭来,这对于参观的完成度(看完全部安吉馆的展览)来说也是不利的。
 
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策展团队将安吉馆定位为跨行政区域的休闲学习中心,和杭州馆拉开明显的差距,也为接下来策划过程中主题确定和内容撰写的差异化经营明确了方向。
 
三、自然展览中的人文精
 
展览主题的差异化
 
安吉馆共有6个常设陈列展厅,而博物馆展览主题确定是前置评量的主要内容,关系到博物馆是否能够激发公众的兴趣、成功地吸引观众,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自然博物馆展览的国际趋势来看,一些以古生物化石,尤其是大型古生物化石为依据的展览持续受到热捧,恐龙是其中的代表。浙江本地一直有恐龙、翼龙等大型古生物化石出土,在展品资源上也能对古生物类型的展览进行支撑。在题材上,生态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成为当代自然类博物馆题材新的热点,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博物院落地安吉有相当大的因素是因为安吉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在常设展中配置相关主题的展览有其现实意义。
 
海洋及海洋生物能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海洋和形态多样的海洋生物,尤其是活体海洋生物一直是展览界的宠儿,能够聚集大量人气。在观念上,从追溯过去拓展到面向现在与未来。相较于陈列已经灭绝的生物标本,一些自然博物馆希望用现生动物拉近观众与自然的距离,唤起他们的责任意识。比如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入口大厅内的梁龙骨架模型已在2017年换成一副蓝鲸的骨架,希望把侧重点从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转到一种仍然很兴旺的物种上。
 
 
蓝鲸更适合讲述自然史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让参观者意识到对地球负有的重大责任。在地域上,从单纯的科普拓展到强调在地特色及其服务,叙述故乡大地的深化与形成成为乡土教育的重要内涵,成为当代自然类博物馆值得关注的现象。虽然是跨地域的休闲学习中心,适当的本地化内容反而可以成为吸引外省观众前来参看的资源动力。从单纯关注自然的物质形态,到呈现和阐释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自然类博物馆的新动向。
 
前面提到杭州馆常设陈列展示主题为“自然•生命•人”,由“地球生命故事”“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绿色浙江”三大板块来支撑主题。展览的科普性较强,有效地建立起远古与当下、自然与人类、遥远与周遭的链接;体现了自然历史的科学体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理念,体现了浙江的地域特色。
 
根据国际自然博物馆的新趋势,以及和杭州馆差异化经营的思路,安吉馆最后确定了6个基本陈列的主题,分别是:
 
    地质主题展馆—浙江大地廿亿年
 
      恐龙主题展馆—重返恐龙时代
 
      海洋主题展馆—无尽深蓝
 
      贝林主题展馆—远方的对话
 
      生态主题展馆—绿水青山的召唤
 
      自然艺术主题展馆—美哉自然
 
展厅主题设定,一方面避免各展厅碎片化,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也希望在自然博物馆的展览中注入人文精神的关照。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物质基础均来源于自然造物,让这些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保持万千生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安吉馆6个主展馆从不同的维度共同诠释了策展团队的这一思考。
 
今天,适合人类生活的生态系统是经历了漫长地质演变才形成的,并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一切物质基础,同时也给予了人类美的享受与精神慰藉。地质主题展馆和恐龙主题展馆两个展厅在纵向层面上从无机物基础和有机生命两个角度展现了地质年代演变的漫长与多变。生态、贝林与海洋三个主题展馆在横向层面上从现生物质的角度展示了生态之美与生物多样性,而自然艺术主题展馆则从精神享受与审美的维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联。如果人类因注重短期的利益与效益而破坏了自然平衡,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不复存在。
 
 
通过6个主题展馆在纵向与横向、无机与有机、物质与精神三个对比维度上的展开,最终想传达的是,大自然是不依赖于人类自行演变的,人类的生存却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而且人类不恰当的行为却会影响大自然的平衡。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找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四、讲述不同的自然故事
 
展览内容的差异化
 
从对展厅主题的设定上深入思考,将6个主题展馆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来考虑。就单个主题展馆来说,地质、海洋、恐龙、生态、贝林本身都是常见主题,依旧容易落入同质化的俗套,而自然艺术主题展馆则是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的,是安吉馆首次尝试的主题。展览策划差异化经营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在每一个展览中都讲出不一样的自然故事。
 
01 地质主题展馆—浙江大地廿亿年
 
观众常在地质展览中看到一堆毫不起眼的石头,展品标签上写着拗口难懂的岩石名称。各种地质现象的展示也没有什么针对性,其精彩程度可能还不如一部制作精美的纪录片。在地质主题展馆的策划中,团队采用了地质叙事的思路,将一系列地质事件排列在时间轴上形成一个连续的浙江地质叙事。地质事件往往有着超越日常认知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地质遗迹和岩石标本不再是那些貌不惊人、名字拗口的展品了,而成为浙江大地形成过程的见证者。在一个地质叙事展览中,观众才有可能理解自己身处的这片土地是经过了怎样一场冰与火的洗礼、分裂又拼合的经历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02 恐龙主题展馆—重返恐龙时代
 
恐龙化石一直是广受观众尤其是低龄观众欢迎的自然博物馆重量级展品。浙江虽然发现了不少恐龙的化石,但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一直没有机会把整个恐龙所生活的中生代世界展现给观众。所以,恐龙主题展馆以“重返恐龙时代”为出发点,通过情节化的展项设置来展示中生代的霸主们,为观众提供与史前巨兽对话的机会。展览在纵向上从种群发展的角度展示了恐龙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演化历史,在横向上以化石遗迹为线索介绍其在全球的分布,并包含了浙江本土的恐龙化石资源。
 
又以一系列的恐龙故事为构架,在剧情化的情景再现当中,编织进恐龙的生活环境、活动习性与生理特点,让观众从一个更符合日常认知的视角来了解恐龙。同时还把恐龙与恐龙同时代的翼龙、蛇颈龙与上龙,通过海陆空三个生态位结合的方式重构中生代的世界。展览的结尾部分,融入了最新的恐龙研究,除了向观众展示目前科学家普遍认同的行星撞击导致的恐龙灭绝假说,也展示了一部分恐龙向着鸟类演化,其实今天还生活在我们身边。
 
 
03 海洋主题展馆—无尽深蓝
 
如果说恐龙是古生物界展览的珍宝,那么活体海洋主题展馆就是现生领域中的明星,男女老少一般没有不喜欢看海洋生物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能看到、接触到海洋和海洋生物的机会并不多。但是安吉馆并没有把整个海洋主题展馆都按照活体标准进行设计的条件,折中之下,策展团队建议通过中小型水族生态箱的方式来营建一个活态的海洋馆。在展览组织的考虑上,海洋主题展馆也没有用生物分类的模式,而是采用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浅海到深海、从赤道海域到极地海域的地理线索,选择了各有不同看点的生境,例如潮间带、海洋牧场、深海大烟囱等,让观众把海洋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理解,这样才能唤起大家保护海洋的意识。
 
 
04 贝林主题展馆—远方的对话
 
贝林先生在中国已经向40余座自然博物馆捐赠标本建立了贝林展厅。不可避免的,这些展厅由于标本类型重复,很容易造成同质化。在这些贝林展厅中,也有尝试利用这些标本建立起大型生境再现的案例,例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结合多媒体手段营造的动物大迁徙场景也是一种差异化经营的思路。这次安吉馆的贝林主题展馆策划过程中,策展团队注意到展品清单中有狞猫和猞猁两个同属猫科动物,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大陆,有着不同的习性的动物标本,由此构想了通过贝林先生捐赠的标本让热带非洲与寒温带北美地区两片大陆产生对话的展览,以呈现不同生态环境下,动物不同的演化方向与生存模式。策展团队把动物标本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编织进一个个带有故事情节的生境再现场景中,希望能借助增强现实(AR)技术,让观众就像看立体的动物世界一样来看这个展览。
 
 
05 生态主题展馆—绿水青山的召唤
 
自然其实不需要人类,而人类却离不开自然。生态主题展馆的策划很容易重复杭州馆的生物多样性展览或陷入环境保护的说教中。所以,这个展览没有从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这样的角度正面切入,而是先带领观众体验一场生物圈二号之旅。生物圈二号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人造的封闭生态系统,用来模拟生物圈一号(即地球)。
 
 
生物圈二号的试验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失败也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尽管人类可以最大限度地模仿自然,但以我们现有的科技水平绝没有可能复制并维持地球这样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个失败的案例,展览向大众展示了生态系统运行的规则,以及人类和生物圈的关系,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06 自然艺术主题展馆—美哉自然
 
自然艺术主题展馆是安吉馆展览中的全新尝试,国内的自然博物馆都没有以自然艺术作为主题的常设陈列。策展团队希望以此展览引导观众去发现自然之美,不同尺度的美、被忽视的美、超越日常尺度的美,通过提高审美能力来认识自然。所以,自然艺术主题展馆是安吉馆所有展馆中唯一一个不设定学习目标的展厅,感受美的狂想曲是观众在这里唯一需要做的事情。而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则可以去其他五个展馆寻找答案。策展团队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展览发现自然之美,并加入创造美的活动中来,更深层次地探讨自然、人类与未来的关系。
 
五、结  语
 
自然博物馆比人文博物馆面临着严重得多的同质化的挑战,从科普教育覆盖面的角度来说,一定程度的同质化是需要的,但作为策展人,仍然希望每一个自然博物馆的展览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策展团队尝试了在定位、主题、内容三个层面上进行差异化经营,这样的尝试是在进行了详尽目标和资源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策展实践,总结出了自然博物馆展览策划差异化经营的几点经验。
 
 
第一,讲述本土化故事。在展览中讲述本土化的自然故事是拉开自然博物馆之间距离最有效的手段,就像人文类博物馆做的那样。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环境、历史、族群,即便是相似的要素也会组合出完全不同的故事。讲述本土化故事在引起本地社区居民了解自己居住的这片土地的同时,还能引起社区外人群对这片土地的好奇心。
 
第二,从阐释的需求加强藏品研究。每一件藏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同一个族群的标本,在个体层面都有所不同。根据展览的阐释需求对藏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让策展人在看起来几乎一样的标本中讲述个性化的故事,这种无法复制的故事也是差异化经营自然博物馆展览的有效手段。
 
第三,注入人文关怀。在自然展览中注入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进行有机结合,让人文关怀在精神层面的丰富性打破自然科学在科普上的同质性,同时拉近观众和自然的距离,能够从自身出发去思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原载于《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建设实践与探索》,第66-74页)
 

关注我们的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右侧的二维码,立刻关注我们的微信
客服电话:4006588820
分享此页面

扫一扫二维码将本页分享给您的好友或朋友圈吧
客服电话:4006588820
©2005 北京炫群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48359号-1  客服☎:4006-5888-20